中午起床不久天就漸漸黑了下來,有的小朋友說:“馬上要下大雨了。” 果然雷聲過後,馬上下起雨來,越下越大,雨聲吸引了幼兒,他們不由自主地向窗外看去,有幾位小朋友甚至跑到外走廊去看雨。成城得意地說:“看,這麽大的雨啊,”豆豆說:“沒有雨衣的爸爸媽媽就會被淋濕了”我發現小朋友興趣很高,我就說:“我們一起到外走廊上去看雨吧!”我這麽一說在教室裏的其他小朋友都跑到走廊上,拚著力氣擠在最前麵想看看清楚。
我指著雨問幼兒:“雨像什麽?落在地上變成什麽?”小朋友看看天上往下落的雨,又看看集滿雨水的地麵嘰嘰喳喳說開了,“像麵條、像線,雨絲落在地上就變成水塘了,雨水落在水塘裏會冒泡泡。”我又問:“現在是春天,春天下的雨就是什麽雨呢?”“春雨。”“那你們再看看春雨是什麽顏色的呢。”“白色的。”“沒有顏色的”這時俏俏說:“有顏色的。”我說:“你看到了什麽顏色?”俏俏說:“雨落到草地上就變成綠色的了,雨落到花上就變紅色的。”周曉鈺說:“噢,我知道了,你們看,雨現在落在陽臺上,也變成灰色的了(我們陽臺上的地麵是灰的)。馬思遠說:“那雨落在油菜花上就變黃色的。”於是,我讓孩子們再找一找或想一想,春雨還有什麽顏色?“紫色”、“橘黃色”、“咖啡色”……
雨慢慢的小了,小朋友也回到了座位上,我說:“剛才我們看了雨,現在我們來聽雨聲,聽聽大雨和小雨的聲音”,小朋友一下子靜了下來,都仔細聽起來,馬思遠說:“現在沒聲音了,剛才聲音很響,”於是我們唱起“大雨、小雨”的歌,“大雨嘩啦啦,小雨淅瀝瀝,嘩啦啦,淅瀝瀝,大雨小雨快快下”小朋友也開始跟著我一起唱起來了。
在對幼兒實施教育的過程中,如何發現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所在,是我們比較難以把握的。我們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於幼兒,使我們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。中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量,他們對身邊的任何事物以及周圍發生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,他們的興趣往往會由外界的環境變化而引起,所以當幼兒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需要時,我們應該給予支持和呼應。所以當小朋友對打雷、下雨的現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時,我就及時將大家的注意力都往這方麵轉移,引導幼兒觀察雨絲、雨落下的樣子,讓幼兒感受雨和聽雨聲,同時,再根據現在我們的主題活動,進一步發揮孩子的想象能力。大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想要了解雨的願望。雖然,這並不是我預先設計好的活動,但我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,進行了一次有趣的活動,我覺得要真正領會綱要的精神,還需要進一步做到使自己更用心去聆聽、去觀察、去發現孩子所感興趣的和孩子所需要的一切。
耿婧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