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是我的第一堂英語課,在英語課上我設置了看、聽、說三個環節,並采用了兒歌、遊戲“小火車”、“拉圈圈”。幼兒基本都能從不敢張口說到參與到活動中來,與大家一起說和主動表演說。但在英語課上我還是發現了以下幾種情況:
1、大一班的某位小男生之前已經在其他教育機構上過英語,對於現在所學的英語表現出搶答或是因已經都學會,表現出心不在焉,與旁邊幼兒竊竊私語的現象。
2、幼兒在遊戲過程中,有時不知道說什麽或是一時忘記了怎麽說。
3、在一個遊戲結束後,幼兒仍舊沉浸在上一個遊戲中,出現過度興奮,相互說笑甚至大腦。對下一個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了幹擾。
以上現象的產生,我分析原因如下:幼兒由於英語接觸時間不同,英語基礎有一定的差距,造成每名幼兒對英語所學的內容感受不一樣,有的幼兒因未學過本次課的內容,表現出極大的興趣,有的幼兒因已學過,表現出興趣不是很大。
在教學課程中對所學新單詞記得不牢,加上單獨說心理緊張,導致幼兒在參與活動或上臺表演時不知怎麽說或說錯了。
在環節過渡上,我的英語課似乎缺少一些小的活動設置,將幼兒的注意力盡早吸引過來,順利的投入到下一個活動環節。因此,讓一部分注意力較難集中的幼兒一直沉浸在上一個教育活動中,難已很快投入到繼續學習中。
針對以上現象的分析,我在下麵的英語課中做出以下改善:
1、針對幼兒英語水平差距問題,將更多挑戰性的活動分給這些已有英語基礎的幼兒,讓其感覺到仍有學習的欲望。如:讓其首先為其他幼兒做示範或成為教師的小助手,鼓勵和幫助其他幼兒投入到英語學習中。
2、在教學環節中注意加強幼兒對所學新知識的重復。在遊戲開始前都有幼兒一起重復說的環節。
3、在教學環節過渡中,新增課堂常規小遊戲幫助幼兒盡早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,建立好的課堂常規。如:“One, two,attention!”、”Follow me ”、”Wood men”。
王晨